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桥段,武林盟主大会,大家打的不可开交,但是最后选出的武林盟主,却不一定是武功最高的,而是德艺双馨的,是一位以德服人的得道高人。这一点我们在小说《西游记》中也能看到,玉皇大帝这位贵为上天神界主宰的“盟主”,却能被孙悟空打的落花流水,一派凡人景象。我小时候看西游记,就十分纳闷,为什么玉皇大帝不会一点法力,反而不如身边的一个婢女法力高。后来才明白了,玉皇大帝不是以法力坐上九五大位,而是以德服仙的。
这样的桥段,并不是民间小说或者民间文化的特色,而是我们整个文化的追求。在传统经典中,我们也常看到这种说法。在王道与霸道的政治观念中,王道就是德,这样能吸引人归顺。因此,德是我们文化的开始,也是我们文化的终极。
然而,让人为善,这怎么看都是好事,毕竟这个世界好人多总比坏人多好的多。但是,我们的德细究起来,可能与好人这个事没有太大关系。
德甲骨文很形象,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大道之“行”,在大道中间加上眼睛和心,这就构成了一个“德”字。显然本意是人行在大道上,不至于迷路,眼睛要看心灵要想,才能不出轨。然而这个大道不是普通的小路,而是官方的大路。甲骨文是写在甲骨上的文字,为商代所用。商朝有很多方国,为了控制这些方国,他们修了很多大路,这些大路有利于商王的军队行军镇压叛逆,也有利于相关军事情报和文书的传递。
行在官方所修的大道之上,也就是官道上,不偏离左右,在眼睛和心都不离开官道所设定的方向和范围。这是德的本意。正是这个本意,才演变出后来规范的含义。因此,德就是官方的规范,就是官方规定的行为准则。
在儒家的人生进阶中,格物-致知-正心-诚意-修身-齐家-治国-平天下,格物致知是最基本的认识阶段,但是这里不是认识自然知识,而是学习官方的伦理规范,正心诚意修身齐家则是将这一规范进行内化,变成自己的潜意识,最后治国和平天下,不过这一规范的最终结果罢了。因此,这一个过程就是“德”。德概括起来,就是服从统治秩序和统治规则。因此,德一定要放在前面。“德智体美劳”五好学生,“德艺双馨”,德在开头约束着后面的行为。《劝学篇》中“积善成德”,《周易》中“君子以厚德载物”,这些都是德在前,起到约束后面行为的作用。
因此,我们可以理解,在我们的文化中,德规范了后面的一切,你的学习你的行为,都是如此。因此,知识则更加偏重于“德”,而不是西方意义上的自然科学知识。即使到来今天,我们仍然是把“德”放在知识的前面,让我们求知的同时,也不能逾越了官方的规范。
与我们文化中的“德”不同,在古希腊文化背景下则有不同的表述。希腊人是理性思考者,他们在很早就开始思考世界的问题。比如泰勒斯认为世界由水组成,水是世界的本原,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世界的本原。我们可以看到,古希腊人一开始就追求世界的本原,追求真理和智慧,这与我们一开始就追求符合官方规范的行为不同。
什么是“德”呢,典型的看法是苏格拉底,他认为“德性即知识”,什么是知识呢?不是关于行为规范的,而是关于世界本质的,关于世界本质的认识,也就是智慧。这个传统从泰勒斯一直到后来的亚里士多德,甚至今天西方的科学精神,都是追求这种知识。他们的知识不是行为规范,也不是具备实用价值的伦理或者生活常识,而是形而上的关于世界本质的神圣知识。因此,当你认识更多世界的秘密,学习到更多的世界本原的内容,那么你就是一个有“德性”的人。德性就是知识,这个知识是指世界的本质,这个本质既包括我们所处的世界,也包括我们自己,因此认识自己就成为我们知识的起源。苏格拉底并不是否认认识世界,只不过他认为认识世界要从认识自己开始。
到了柏拉图,大家都知道他的洞喻,我们的眼睛所看到不过是影子,根本不是“善”本身,因此,我们只有认识“善”本身,才能认识真正的事物本相。因此,德的问题就是不断认知“理念”的过程。
从这里我们可看到,西方绵延几千年的文化特质,他们把求知,认识事物本质作为自己的终极方向,这个事物本质到了基督教那里就变成上帝,上帝成为大家追求的对象。因此,在追求上帝的过程中,没有什么人制的道德规范可以阻止。教皇的力量如此强大,不能阻止中世纪大学的独立,不能阻止哥白尼关于日心说的思考,也不能阻止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。
这就是两种文化之下的科学发展。我们的思想和创新必然纳入“德”的管理,我们求知的最终目标也不是认识世界,而是将“德”的内容内化精神之中。古希腊则不同,认识世界的本质是人求知的终极目标,也是最高的“德性”。因此,我们的求知是在大路上行走,不能偏离左右,西方的求知是在草原上奔跑,太阳是他最终的目标,没有道路,没有方向。
离开科学这一主题不谈,单看我们今天的基督信仰,我们是在追求上帝,还是陷入了传统文化中“德”的陷阱。我们是否把福音变成道德规范,用来束缚信徒的思想,束缚他们对上帝的追求,让他们更符合牧者的要求。如果这样,我们的信仰就不会开满鲜花,只能在一条不变的轨道上行走,我们最终也不会追求上帝。这样的信仰不会产生文学艺术等灿烂的作品,只能是一帮如行尸走肉般的僵尸信徒而已。
把信徒交给上帝,把自由留给信徒,这可能是福音扎根开花的必由之路!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 (021-6224 3972) 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